成语 |
成语解释 |
详细 |
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 |
见:显现。读书上百遍,书意自然领会。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。 |
详细>>
|
说到曹操,曹操就到 |
指谈论到某人,某人恰巧来了。 |
详细>>
|
说一是一,说二是二 |
说怎样就怎样,不能更改。 |
详细>>
|
诲尔谆谆,听我藐藐 |
教诲不倦的样子。藐藐:疏远的样子。讲的人不知疲倦,听的人若无其事。形容徒费唇舌。 |
详细>>
|
让礼一寸,得礼一尺 |
比喻以礼相让,事虽微而获益必大。 |
详细>>
|
言而无文,行之不远 |
文章没有文采,就不能流传很远。同“言之无文,行之不远”。 |
详细>>
|
言者谆谆,听者藐藐 |
谆谆:教诲不倦的样子;藐藐:疏远的样子。说的人很诚恳,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。形容徒费口舌。 |
详细>>
|
言者无罪,闻者足戒 |
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,即使提得不正确,也是无罪的。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,也值得引以为戒。 |
详细>>
|
言之谆谆,听之藐藐 |
说的人很诚恳,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。 |
详细>>
|
言之无文,行而不远 |
文章没有文采,就不能流传很远。 |
详细>>
|
言之无文,行之不远 |
说话没有文采,就传播不远。亦作“言之无文,行而不远”、“言之不文,行之不远”。 |
详细>>
|
言之不文,行之不远 |
文章没有文采,就不能流传很远。同“言之无文,行而不远”。 |
详细>>
|
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 |
虽然望着,却没看见;虽然听着,却没听到。形容不关心,不注意。 |
详细>>
|
视之不见,听之不闻 |
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,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。形容不重视,不注意。同“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”。 |
详细>>
|
见可而进,知难而退 |
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进攻和退却。 |
详细>>
|
见之不取,思之千里 |
见到时不拿过来,以后再想要就更难办了。 |
详细>>
|
裂冠毁冕,拔本塞源 |
冕: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;本:树根。原比喻诸侯背弃礼法,侵犯天子的直接领地。后用作臣下推翻国君,夺取王位的代称。 |
详细>>
|
衣来伸手,饭来张口 |
形容懒惰成性,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。 |
详细>>
|
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|
走一百里路,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。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认真对待。 |
详细>>
|
行不更名,坐不改姓 |
任何情况下都不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。形容为人处世光明磊落。 |
详细>>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