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
怒形于色
拼音:
nù xíng yú sè
解释:
形:显露;色:脸色。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。
出处:
宋·洪迈《夷坚志·丙志卷七·子夏蹴酒》:“绍兴二十一年,唐嘉猷为教授,既试,将揭榜,游进士福州人陈炎梦登大成殿,夫子赐之酒五樽。子夏怒形于色,举足蹴其二。”
简拼:
nxys
注音:
ㄋㄨˋ ㄒㄧㄥˊ ㄧㄩˊ ㄙㄜˋ
程度:
常用成语
字数:
四字成语
色彩:
中性成语
用法:
作谓语、状语;指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
结构:
主谓式成语
年代:
古代成语
简意:
怒不可遏 怒目切齿 怒气冲天
例子:
曹沫右手按剑,左手揽桓公之袖,怒形于色。 ★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十八回
翻译:
betray one's anger
成语接龙-->以"色"为开头的成语 在下方选择一个成语继续接上